【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/臺北報導】 2012年12月14日 15:57
天氣冷颼颼,睡不好,很痛苦。特別是銀髮族群,睡眠障礙比年輕人高出5至6倍之多,因此睡得好很重要。中醫師指出,老年人失眠大多屬於「心腎不交型」,主要表現為頭暈、心悸、煩熱、盜汗等症狀,透過藥膳飲食、穴道按摩等簡單的「自療」方式,可逐漸改善失眠問題。
冬天睡不好,很痛苦,銀髮族面對睡眠障礙,需求助醫師協助。
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中醫師陳玉娟表示,老人家年輕時,為撫養子女而奔忙,年老之後,還要幫忙照顧孫子,使得不少現代老年人的生活壓力變大。門診中,老人有睡眠障礙時,常會自述有神經衰弱、焦慮、憂鬱、記憶減退、夜尿多、心悸、多汗、頭痛、頭暈、易怒、恐懼等症狀。
穴道按摩有助緩解失眠
1.耳部「神門穴」:有鎮靜安神、清熱消炎,改善精神焦慮、精神分裂的效益。耳神門位於耳三角窩內,對耳輪上下腳分叉處稍上方稍,可改善痛症發炎、焦慮,發揮鎮靜效益。
耳部神門穴有鎮靜效果,銀髮族每日按摩,有助於改善失眠。(攝影/張雅雯)
2.腳底「湧泉穴」:腎經的一個重要穴位,號稱「長壽穴」,屬於心腎兩經的相接點,經常按摩此穴,有增精益髓、補腎壯陽,和安眠的效果。
腳是人的第2個心臟,常按腳底「湧泉穴」有安眠的效果。(攝影/黃志文)
3.頭頂「百會穴」:頭頂正中央,左右兩耳至頭頂正中的線,與眉間中心往上直線的交會點。以食指、中指、無名指指腹按壓該穴,每次按壓約30秒變停頓一下,可舒緩頭痛、高血壓、神經衰弱等症狀。
頭頂「百會穴」,可舒緩頭痛、高血壓、神經衰弱等症狀。(攝影/黃志文)
4. 手部「內關穴」:此六位屬手厥陰心包經的絡穴,為經氣與絡氣交會樞紐。此穴為經絡樞紐交會處,所以可以治心、胸、胃部疾病,可以拇指揉另一手腕橫紋以上兩寸處。
手部「內關穴」,可以調解心、胸、胃部等疾病。(攝影/黃志文)
5.足部「三陰交穴」:在小腿內側,當足內踝尖上3寸,主治失眠、腹痛、泄瀉、 月經不調、陽痿、疝氣、神經衰弱、蕁麻疹。可以拇指揉小腿內踝以上3寸處。
足部「三陰交穴」,主治失眠、腹痛、泄瀉、 月經不調、陽痿。(攝影/黃志文)
藥膳飲食
1. 多攝取一些具有降心火、補腎氣作用的黑芝麻、核桃、蛋黃等食物,平日適量補充牛奶或乳製品,達到促進睡眠的效果。
2. 傳統中醫用藥多以滋陰清熱、健脾合胃或是斂氣安神用藥為主。諸如酸棗仁、遠志、知母、黃柏、麥冬、浮小麥、琥珀、龍骨和生地等,再配合相關方劑如柴胡加龍骨牡蠣湯、酸棗仁湯等。